揭秘丨北纬30°线上,有一个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与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能量平衡观测系统。 5月28日,我们走进温江气象站,揭开了这个高原陆气相互作用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的神秘面纱。 中国气象局高原陆气相互作用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全貌。 中国气象局高
能量平衡观测系统。
5月28日,我们走进温江气象站,揭开了这个高原陆气相互作用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的神秘面纱。
中国气象局高原陆气相互作用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全貌。
中国气象局高原陆气相互作用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综合观测站位置图。
温江大气综合观测站是四川盆地第一个大气边界层观测站,位于高原东侧陡峭复杂地形与平原的过渡带,也是高原大气边界层的对比观测站。站内有20米铁塔观测平台、近地层风温湿梯度观测系统和能量平衡观测系统,常年维持观测。
为什么高原上的风雨雹爱搞突袭?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一个前沿的科学研究——高原陆气相互作用。
李平介绍说,狮泉河站、理塘站和温江站都设在北纬30°线上,分别代表青藏高原主体西北部高寒荒漠区、高原东部退化湿地与高寒草甸下垫面区、高原下游与高原对比的典型农业与大城市群边界区。它们在三个典型地区,各自承担着不同区域气象要素的观测任务,构成了沿30°N东西剖面、100°E南北剖面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关键区大气综合观测体系。
图片由四川省气象局提供。
科学家开展观测试验。
温江站位于成都平原上北纬30°45′、东经103°52′,海拔高度约540米。
那么,高原陆气相互作用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温江站有哪些黑科技呢?
其中,近地层梯度观测系统,主要在2米、4米、8米、16米高度分别进行风速、风向、温度、湿度观测。能量平衡系统主要包括涡动相关(超声测温仪、气体分析仪)、辐射观测、土壤观测三个部分。这些设备按照一定频率将观测到的风温湿梯度数据,水汽通量、二氧化碳通量,上、下行长波辐射,上、下行短波辐射,0-120厘米多层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热流量,地表辐射温度,气压,降水等数据资料传回成都高原所。
约占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陆地,是气候系统重要而最为复杂的组成部分,发生于陆面的各种过程对气候、环境均具有显著影响。近年来,陆面过程及其与气候的相互作用引起了人类社会的普遍关注,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陆气相互作用。因为,陆气相互作用对灾害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
潘军2022年5月25日摄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
科研人员通过高原陆气相互作用试验基地的三个边界层观测站,同步开展以近地层大气结构、辐射收支、能量平衡、土壤水热、水输送等为主的全时、连续观测,研究大气边界层中大气结构、能量、水汽交换机理,从而掌握大气运动规律。这些观测研究,为高原天气系统对周边地区以及下游邻近区域灾害性天气影响研究奠定观测基础,其成果用以提高高原以及下游大范围地区灾害性天气气候的预测、预警能力,有助于提高气象预报、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
据悉,目前,中国气象局高原陆气相互作用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正在参与西南涡大气科学观测试验、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并且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
走进温江站,远远望见一个高高的铁塔。成都高原所野外观测基地副主任李平介绍说,这高塔就是开展高原陆气相互作用野外科学试验的主体设备了。
最近记者了解到,在四川就有一个高原陆气相互作用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基地包括3个观测站,分别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甘孜州理塘县、西藏自治区狮泉河镇——原来,研究高原陆气相互作用,是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简称“成都高原所”)的一个强项。
据中国天气网报道,2022年5月25日15时,阿坝州红原县忽降冰雹,其多为直径1厘米大小。当时,天空由万里无云的蓝天变成乌云密布,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然后地面很快就披上了一层冰珠,白茫茫一片。
常常听说:高原的天,变脸比翻书还快。前两天就发生了一件事:
川观新闻记者 陈婷
文章来源:《高原气象》 网址: http://www.gyqxzz.cn/zonghexinwen/2022/0531/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