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研究专家、珠峰科考登山队员谈“巅峰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图/受访者提供 5月4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工作小组13名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完成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的架设(8830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图/受访者提供
5月4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工作小组13名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完成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的架设(8830米)。这次科考取得了哪些成果?背后有何故事?为此,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极地研究中心主任程晓教授和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维君。
程晓是极地、冰冻圈、青藏高原研究专家,曾四次赴南极、十余次赴北极、三次进藏开展科考,在青藏高原冰川监测方面发表多篇研究成果;孙维君则是本次珠峰科考16支科考小组其中一组的领队,负责珠峰海拔7028米自动气象站架设工作的协调和培训。
填补我国高海拔区域科考空白
羊城晚报:此次“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是否完成了预期目标?
程晓:“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是我国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重要行动。此次科考于2022年4月28日全面启动,共有5个科考分队16支科考小组270多名科考队员参加,这是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的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科考。
此次科考首次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揭秘气候变暖背景下珠峰极高海拔区环境变化规律、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人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特征等,目标是实现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在此基础上提出珠峰自然保护创新科学方案。
总体来说,此次科考的预期目标已基本完成。登顶珠峰是整个珠峰科考活动的一部分,除了搭设高海拔梯度气象观测站外,还首次在峰顶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峰顶冰雪厚度、采集冰雪样和大气样品等。
羊城晚报:这次珠峰科考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程晓:此次珠峰科考是我国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的科考,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上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高海拔区域科考的空白。在这里我们可以观测到很多之前没有观测到的大气和环境现象,对于我们理解对流层顶的大气环流、极高海拔地区辐射变化、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特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在极高海拔环境下,开展高海拔缺氧的人体健康效应研究也是之前没有机会开展的。
羊城晚报:此次科考为何要在海拔8830米处架设自动气象站?
程晓: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巅峰气象站”),架设于珠峰海拔8830米处,该自动气象站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可经过卫星通信传送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射等气象信息,正常情况下可使用2年。该气象站实现珠峰极高海拔区气象梯度自动观测和数据传输,获取的实测数据将填补珠峰极高海拔气象记录空白,为国际高海拔气象环境监测提供极其宝贵的观测数据。
分8个梯度架设不同用途的自动气象站
羊城晚报:中科院不少科研人员参与此次科考,您所在的分队承担了哪些任务?
孙维君: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力支持此次科考活动,专门组成了10人科研和考察团队参与,并派出了5人赴珠峰执行“珠峰地区大气垂直结构探测”相关科考任务的现场实施。我们分队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在珠峰海拔7028米架设低成本、便携式、耐低温的自动气象站,让国产仪器逐步代替国外产品;二是在海拔5200米大本营放探空气球,运气好时飞行高度可以到达3万米以上的平流层,对珠峰地区的垂直空间进行大气探测。我在2006、2007、2008年参加了珠峰科考,所以这次负责了分队协调保障和自动气象站的架设培训等工作。
羊城晚报:在7028米架设自动气象站和在8830米处架设有何不同?
孙维君:这次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考分队分8个梯度架设了自动气象站,分别是海拔5200米、5400米、5800米、6500米、7028米、7790米、8300米和8830米处。这些自动气象站承载不同的科研任务。
总的来说,本次架设的不同海拔高度的自动气象站刷新了珠峰科考的世界纪录,为摸清楚珠峰地区环境变化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本次科考重点聚焦于珠峰地区的冰川、大气和生态等各要素环境变化,包括绒布河河水、冰川厚度、冰川高程变化、大气成分和科考队员健康等各方面进行了探测,通过收集珠峰地区的基础数据,将构建模型来模拟、预测冰川和水资源的未来变化,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从而对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文章来源:《高原气象》 网址: http://www.gyqxzz.cn/zonghexinwen/2022/0508/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