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地面天气图分析方法的探讨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原地区地面天气图分析;方法的探讨汤懋苍许曼春李丁民。(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编者按高原地区地面天气图应如何分析?我国气象工作者对此曾进(5行过不少的研究和
高原地区地面天气图分析;方法的探讨汤懋苍许曼春李丁民。(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编者按高原地区地面天气图应如何分析?我国气象工作者对此曾进(5行过不少的研究和探讨。!本刊发表的么高原地区地面天气图分析方法的探5{讨”一文,是作者对此提出的一种见解。我们希望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同()志,能引起讨论,并极积向本刊提供你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和意见o5'~~~~~~~~~~~~~~~~~~~~~~~~~~~~~~~~~~'高原地区的地面天气图的分析问题差不多已争论了30年,尚无一个公认的好办法,;以至于现在我国出版的历史天气图中,对高原地区的分析仍是空白,;或虽进行了分析但缺:芝根据;任意性颇大。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现提出一套分析方法,作为弓[玉之砖,;愿以此与有志于此的同行们进行讨论;;.历史回顾;50年代初,高原上开始建立了山些气象站,当时即用常规方法将场面气压订正到海平面上进行分析,结果由于订正误差太大,以至于无法分析等压线,不得已而放弃了此方法:但是高原天;气系统对我国天气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人们试用了很多替代办法,1958年的兰州会议专门出版了一本文集l,。针对常规订正方法在高原地区存在的两大困难:①不少·测站的海拔高度未经实测(这一困难现已基本克服),②因订正厚度太大气柱平均温度的误差对订正结果非常敏感(这一困难现仍存在),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丢掉气压去分析别的要素,诸如各种综合时间剖面图,地面天气区域分析,24小时变露点分析等等。实践证明,这类方法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没有气压场的分析毕竟不像一张天气图。另一类也作气压分析,但企图避开上述两个困难。如24小时变压分析(APz‘)即是此类方法中的优秀代表,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简便易行能反映出较大尺度的移动性天气●本文第六部分主要取自李丁民(兰州大学地理系1977级学生)的毕业论文。1)1959~F兰州中长期天气预报与高原分析会议文集量。3期汤懋苍等:高原地区地面天气图分析方法的探讨系统,直到目前为止,高原各台站的日常地面图都还是分析AP::,可见20多年来,它对高原的天气预报是有历史贡献的。但是应该承认它也有其缺点:①对较小尺度的系统或稳定少动的系统反映不出来,②等值线与地转风场没有对应关系,⑧与大范围(如亚欧范围)的地面天气图无法相互衔接。针对以上缺点,人们又提出了不少改进设想,其中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成都中心台的矗分层分析法” l,和兰州中心台的“气压偏差法”2,。这两类方法分析出来的都是“瞬时气压场”,因而上述1,2两条缺点能基本克服,但第3条缺点仍不能克服。我们认为这两个工作的可贵之处是提出了“分层”和“距平”两个分析思路,这对高原地区是非常合适的。:到60年代,高原气象工作者提出来的分析方法亦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企图用某层次的高空,图来代替地面图。事实上云南台在50年代已提出了用8'50毫巴图代替地面图l,,以后青海提出分析700毫巴图8),罗四维提出分析600毫巴图4)等,均属此类,这类方法在一定的较小范围内是可行的,但与海平面等压线的衔接问题仍无法解决。另一类是本文作者之一提出的。距平分层订正法。6’,该方法的长处是用地面温度距平取代整层气柱的温度距平,也不必去求各非实测台站的海拔高度厂因而订正误差较小(平均订正误差仅约4位势米),但是边界的衔接问题也没有解决。;;到70dI玳,有人提出私气象要素势”的分析方法c¨,这实质上是一种“距平分级法抄,它的优缺点与距平分析法差不多,仍然没有解决衔接问题。经过30年的曲折迁回,我们认为还是要回过头来分析海平面气压场才能彻底地解决衔接这一难题。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假定场面气压距平与该点的海平面气压距平之比值等于一个已知值,即暑=旦。式中P。和P。分别代表测站的场面气压和海平面气压,“一抄代表‘。P真..月平均值,。,”代表距平值。因P。=P。+P2,们=P,—P。,则·一D一一+Po=P。+兰(Pi—P,)(1.丑).,;P真.;经过多年的观测,各站的P。都已有了,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ca,,高原地区各月的P。分布图亦可事先做出(作法详见下节),这样由瞬时观测值P"根据(1,1)式即可算得该点的P。。这样分析出来的海平面气压场,自然可以解决边界的衔接问题。但因该方法未考虑到温度变化引起的气压订正,对地形复杂地区来说这就不能保证地转风关系被满足。下面我们提出一个更好的办法。。.二、基本思路我们认为高原地区的地面天气图分析至少应满足下列三条要求:(1)能真实地反映出高1)1959~兰州会议文集置。室)兰州中心气象白研究组:试制“地面气压偏差图。工作总结。8)青辫省气象局高原地区700毫巴分析与应用问题的探讨,辱),6)1964~芎州天动舍议文慕,高原气象1卷原上的天气系统,(2)分析出来的气压场能满足地转风关系;(3)等值线与高原以外的平地能相互衔接起来。为能同时满足这三条,我们仍采用“距平分层分析法”,考虑到高原地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习惯,仍将高原分为600,700,850毫巴三层(见图1),大致是海拔800—2300米订正到850毫巴、2300—3500米订正到700毫巴,3500米以上订正到600毫巴。;高原地面上任一点的地转风(V。)可写成 v,=莨X十vh-艾X十而+茫X十VhI=
文章来源:《高原气象》 网址: http://www.gyqxzz.cn/qikandaodu/2020/1008/488.html